《踏血尋梅》娃娃看天下

port-of-call

娃娃看天下。小孩子對於這一個世界有著無數的為什麼,一個又一個的問號。《娃娃看天下》源自阿根廷的漫畫,由小朋友們的眼光出發,去看眾生相,去尋問人生到底是怎麼的一回事。對啊,活著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問? 如何能捱過去而長大成人? 來到馮正的筆下,成就鄭秀文的《娃娃看天下》,回往年老家的路已經很遠了,美夢中的童話國卻也是遙不可及,然而年歲漸長,閱歷漸多,自己仍是一個任性的,快樂便去笑的小娃娃。《踏血尋梅》以這首歌開始與結束王佳梅的故事,失去的感覺不止是王佳梅內心的空虛,還有她的家人、丁子聰,以至臧 Sir 。每一個人都是拒絕長大的小孩,看著大世界,無能為力去理解什麼,或改變什麼。

看天下理應是大人的責任,為何落在娃娃身上? 壓縮的成長空間,使她們承受了不能背負的重擔嗎? 王佳梅離開了親生父親與故鄉,在學校亦得不到同輩、老師與社工的支持,在家庭一樣欠缺了解與溝通,這段應該享受著年少無知的自由時期,卻是孤獨無助。她以為香港就是童話國,模特兒相片是出路,卻在最後知道了這不能填補自我的尋求,就拋開了那代表物質追求的耳環。死亡也許是想通向更美好的地方,於是聖經與天國的想像出現在最後,是釋放的解脫嗎? 然而她自知有另一個生命被扼殺嗎? 那個娃娃將沒有機會來到這天下。

其實丁子聰都一樣,他不止是「孤獨的人」,而是孤獨的小孩。他自幼喪母,那意外是《踏血尋梅》中他唯一的童年回憶,他珍視著母親的黑白照片,猶如他的心理年齡都停在那時。王佳梅說他像史力加,就是外表醜陋卻有童心的象徵。他愛得像小孩子般直接,也單純地相信所愛之言,如慕容的拒絕,如佳梅的求死,他都聽見並樂於配合。剃腋毛會否也是回復孩童光滑無瑕的表示?

丁子聰法庭自白一幕固然是全片最具代表性最具震撼力的時刻,第一次看時為其木無表情的冷靜表述感到心寒,再深入看時才感受得到他在忍住不吸氣,深怕一停頓就會流露情感,兇手在詳細交代碎屍細節,同時眼淚不自覺的落下,恐怖之外又有著他痛苦的共鳴,這時正是他「大人身小孩心」的引證,亦在之後臧 Sir 探監時企圖掩飾著自己的真實感覺相呼應。

臧 Sir 執著此案,以致跟梅與聰有著一種聯繫,大概就是源於這共通點。他們孤獨,因為不容於世,因為還有一顆赤子熱誠,不想被俗世同化,不想因邪惡平常而麻木。臧 Sir 不相信世間只有墮落的罪惡,他希望有人性的光輝,正如佳梅想尋求一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他在茶餐廳哭得如小孩一樣,除了是代入父親的想法,還是他童心也未泯的證明。

臧 Sir 與女兒在車上一起看著外間的五光十色,他們一樣好奇,一樣難以理解這種種悲劇。女兒問:「那王佳梅是香港人嗎?」臧 Sir 此際卻無言。Facebook 上的交流比現實生活的真實相處還要坦誠,就像開場時社工問及佳梅的「私密」卻公開在社交網站,她與丁子聰雖然是第一次會面,但情感建基在之前網上的傾談。人們即使自己擁有孤寂的痛苦,卻不願與其他可憐人共享; 佳梅拒絕客人的追求; 慕容被人拋棄但也不接受聰; 臧 Sir 也推卻了女同事的好意。法庭可判決誰殺了誰,檔案可記錄犯案細節,但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傷害,或冷漠,或殘酷,卻沒有簡單的答案。

凡事不能只看表面,《踏血尋梅》邀請大家深入了解每一個人,不要妄下定論去判一個人的罪,就像妓女總是濫交,碎屍就是變態的理所當然。聖經的引用是提摩太前書的第四章第四節: 「原來神所造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如果以感謝的心領受,就什麼也不用丟棄。」每一個生命都有其價值,都有被聆聽與理解的需要,不限於身份與階級。而這一小章節本就是寫給年輕人的,教人們不可小看自己的年輕,這溫暖的勸勉,就是陰暗中的一束微光,照亮了房間,讓娃娃們看得見天下間的風景。

portofcall

6 關於 “《踏血尋梅》娃娃看天下” 的評論

  1. noeulogies 文章作者

    我會覺得編導的角度是希望可以做到聖經中耶穌教訓的不帶偏見,妓女都是人,若是罪人,她們跟我們都一樣有罪。我們一樣需要聆聽她們的需要,

    回覆
  2. 引用通告: 2015 年度我最喜愛的銀幕拍檔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3. 引用通告: 2015 我的年度電影總結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4. 引用通告: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十年、校長、踏血尋梅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5. 引用通告: 《藍天白雲》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