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本土派

33filmawardhk

若然《一代宗師》與《毒戰》是2014年合拍片的代名詞,
那本土代表的光環自然屬於《狂舞派》與《殭屍》,
大導演紛紛北上,新導演則盡力展現本地特色,為新一代發聲。

然而,何謂本土?
從製作層面上,有多少香港人參與去決定?
《殭屍》在創作意念上坦承受東洋文化影響,
視覺上的呈現顯然就有清水崇的風格,
女鬼的設計、升級打機式決鬥,
美其名是一次結合,實則是仿效日本恐怖電影的模式。

若然不計實際工作人員比例,而談精神面貌的內涵,
《殭屍》比《一代宗師》還要欠缺香港情懷,
後者好歹是老香港的浪漫化呈現,理髮廳與招牌等仍有時代考究,
但前者的屋邨只是被掏空來展示暗黑美學的場景,
它的外形是屋邨,但內在是搭建的廠景,在冷冽疏離的氛圍下沒有血色。

若說是向舊經典致敬,實情是除了演員班底的組合外,並沒有一點前作的影子。
麥浚龍明確指出要拍自己心目中的《殭屍》,他亦無意去重現《殭屍先生》的構思,
他根本就不是看這類電影長大的,所有的靈感還是來自日式漫畫或CG鬼片。
《鬼新娘》在片頭一閃而過,那感動的一剎就戛然而止。
原來一切都是幻想,導演腦海中的幻想,毫無實在血肉的感覺。

老牌演員才是核心,但起用錢小豪及陳友似乎是噱頭多於實際效用,但求有市場話題點吧,
當然必須佩服麥浚龍有這膽識,再次起用過氣主角,重新發掘過氣題材,
但若只是從墳墓掘出來,然後再蓋一口釘,讓舊日舊式殭屍片從此長埋地下,
連懷舊的玩味都扼殺,迴光反照原來都是黑暗一片,真有什麼本土意義嗎?

當然,本土二字只是由觀眾及大眾傳媒賦予加冕,
《殭屍》的拍攝本就無此包袱,從此路進根本不通;
反觀《狂舞派》盡是年輕演員,聚焦大學生跳舞,亦是主流未曾出現的新鮮活潑,
對比死氣沉沉的絕望,朝氣勃勃的光明,似乎才是香港影壇的一支強心針。

台灣影評人周星星曾經提及,近年台片的特色,是通俗易懂,
拋棄了歷史意識,重視當下,為之「新在地美學」,
《狂舞派》大概就是這一種,不顧一切向前衝的熱血主題,
沒有亦不需要對應香港的電影史或近代史,單純地關注年輕人的夢想天地,
理工大學、工廠大廈等年輕與創意的標誌點,一一躍現在大銀幕上,
儘管沒有社會矛盾的問題,但也是一種人文關懷的表現。

《狂舞派》帶來了夢想的熱幟追尋,即使那個夢想未曾經歷過反復考驗,
但年輕就是要奉信,對嗎?
《狂舞派》的拍攝技巧未必最頂尖,其編導演水平還是幼嫩,
但其理應只是起步點,
黃修平的全力投入,就為香港影壇帶來了未來一點新希望,
至少在幕前,觀眾認識了顏卓靈與蔡瀚億,一對新的才能,正等待更好的電影,去發光發熱。

2013年度的香港電影中,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大抵就是這五部:
《一代宗師》、《狂舞派》、《激戰》、《殭屍》、《毒戰》。
金像獎最後表揚的,入圍最佳電影的前三部,也是個人的最佳選擇。

延伸分享:
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合拍片
《狂舞派》給自己一個機會
《狂舞派》上莊之道,貴乎熱血

1 關於 “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本土派” 的評論

  1. 引用通告: 第3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十年、校長、踏血尋梅 | To Each His Own Cinema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