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梁小龍 下的所有文章

《打擂台》明白了 放下了 等於得到

gallants_03

擂台,只係一個名稱,
要打既,邊度都係擂台。
你地揸緊呢個拳頭,就要打出自己既路,
我,只係一個人; 武館,只係一笪訂,
最緊要係你地!

羅新, 打擂台 (2010)

明知今時不同往日,既有感慨懷念,卻始終要向前走,
在保留歷史價值之時,要學會不再想當年,番返黎現代,
這就是郭子健與鄭思傑將三代人的回憶結合,留下最後對未來樂觀的寄望。
《打擂台》在角色介紹、鏡頭運用、說故事的方式,
不但時光倒流到港片久違的功夫片年代,還有新舊融合的產物,
帶出薪火相傳,表面改變但內心不息的精神。

角色介紹

阿祥是本篇的主角。
他是地產公司的小職員,代表著當今社會較低下被忽視的年輕基層,
沒有經歷過去的輝煌,唯一自豪的回憶竟是小孩打勝架,
於是,渾噩地活在當下,沒有看到出頭天。
不過阿淳的出現,正式帶領阿祥從現實世界進入幾十年前的時空,

阿祥初遇阿淳時,電影運用了身邊環境的道具去表達阿淳的功力與個性。
阿祥遇險時,鏡頭特寫出手相救的,是一個笨重的米袋,
阿淳能靈活地運用米袋去阻止惡霸留難,不需親自揮拳而是使用米袋防衛,顯現其武功修為;
跟著躺在地上的阿祥第一次看到阿淳的樣貌時,背景就是強烈的太陽光,
這種「太陽光下的救星」處理方式,是荷里活主流電影歷來常用的技巧,
相信新舊觀眾都會共同感受到,光芒所代表的拯救與希望,
這是舊時代的人,伸出手迎接新生代,來到從前的純樸美好,
一代舊人造就一代新人,昔日的師徒制,原來還未消逝,只是以另一種門徑存活。

說回阿淳出場的造型,
在阿祥的仰角鏡頭中是上天派來的陽光與救贖,
在面向觀眾時,是手拿維他奶,頭蓋鄉村帽,眼戴粗框鏡,
縱有一身好武功,卻原來有不健全的身體缺陷,
於是在梁小龍這個角色第一次面向觀眾時,
電影就已確立阿淳功夫有勁、好打不平、卻已時不我與的特質,
讓後來劇情的推進能滿足觀眾的期待,看他如何重出江湖,如何重新振作的突破。
兩師兄弟氣會喘,手會震,走動不靈活,被還原其有血有肉的凡人,
更能引起憐憫,對於光輝過的歷史一份執著與婉惜。

來到茶樓,就聽到三姑六婆間的街談巷議,
誰知亮出名堂來,每個人都嚮噹噹,
名號固然是以前各門各派的專用介紹詞,
外賣、保安等本就備受社會看輕的位置,卻在此自信的宣揚,
其實就是介紹自己的行業崗位,對比現在實用的派卡片,就別有心思。
郭子健向來都在作品中表現對邊緣人物的關懷,
這一次具氣勢地為打工的小人物正名,口中一吐烏氣自覺開懷。
當然,屈就在一間本就被遺棄的舊式茶樓中過日辰,已是被社會忘記的暗示,
難得是箇中各人自得其樂,這是一份在逆境中要對自己有信心的言志訊息。

至於此等故事必然會出現的鄰家女孩,亦善用並顛覆了觀眾的預期,
當阿祥不覺意撲過阿桂時,觀眾不期然以為是最老套的親吻橋段,
怎料下一幕是阿桂被撞到流血,正好致敬了舊情節同時亦幽其一默。
之後阿桂揭露的身世是相當典型「粵語長片」式的孤女成長記,
但她也有參與打鬥,就見復古之餘,也有現代女性的更新。

警官飛揚的出現,有威嚴,代表以前穿警服得人尊重敬畏的形象,
誰料電影藉著他「快要退休」的開場白,
亦抒發了老牌差人退役,舊式的警察執法亦會過去的感嘆。

鏡頭運用

燈光,在同一個茶樓中,不同場面有不同程度的滲透,
有時是猛烈的陽光,有時是窗縫散發的微弱光線,表達當時師徒間的精神力量,
後來到了新型武館的室內光,就充分利用人工與自然的光,突顯時代進步、武學失真的對比,
高潮前夕,一關燈,定鏡中是空無一人的房間,
就暗場交代「人走了」的唏噓,以燈光過渡避過了煽情的渲染。

拍攝角度的轉換,是在回味尊重過去歷史與避免過份沉醉黃金時期的一份平衡。
低頭仰角,輔以旋轉鏡頭,去拍攝羅新門的牌匾;
高炒俯角,看到宗師的矮小,他也有媾女的凡夫俗子一面。
快速變焦的鏡頭,亦有加強戲劇效果之用。
畫面有時會突然放大,以某道具的特寫,去表達某角色的錯愕,是突如其來的氣氛塑造;
畫面有時會縮小拉遠,最顯著是最後一場戲的擂台戰,表現了堅持打鬥的決心。

武打場面上的處理,在精神上是舊式武俠的,但呈現上卻屬新式漫畫化的拍法。
叢生猛與梁景祥的比試,長大後與童年時主次易位,
落閘是中華傳統,但打法時的拍攝卻見誇張的表情,
以人物的眼神互動作前戲,取代招式的較量,帶有日本動畫的作戰痕跡,
訓練的過程,在沙灘上的嬉戲,柔光與慢鏡,具更強烈的日本特攝感。
打架期間,那些打穿肋骨的致命重撃,就像日式遊戲使出「必殺技」的招數;
戰鬥中途,阿祥一聲「唔好啊!」,然後阿淳倒下,
及前段所述的 Zoom in 技巧,都是將中式格鬥熱血化的例子。
因為年輕一輩接觸較多來自東洋的動漫,對這一類卡通化的浮誇就更受落與有共鳴。

另外,電影亦運用了聲線特色去建構角色的背景,
未見其人,先聽其聲,已在腦海有既定的想像,
阿淳的沙啞聲如飽歷風霜,阿芬的鄉音有老相好的聯想,
叢生猛在琴行吹蕭,亦表現了其外國回流,混雜東西方文化的不協調,
當然,聲如洪鐘的,一說話就有宗師氣派的,是壓場的羅新,
鬼魅聲與主題樂一起,然後臘鴨跌下,迎接師父從睡床上甦醒。

對於表達一切不能復返的訊息,
電影則以一段褪色的動畫去呈現口述歷史,
強化了其只屬口耳相傳的故事,只能留於過去式,
是無奈如今無法重現,但也是一種認清現狀、面對現實的清醒。
夜總會中的夢幻稜鏡,木棉花飄散於門外的遼闊天空,
都能在鏡頭中感受到面前一切早已消失,
並不能在真實生活中重現,但明天總留下一線新的希望。

說書方式

一連串黑白片段的過場後,來到片頭現代的香港,
阿祥的遭遇為港人常見,頹廢青年在進入村落後卻拾到亮光 – 電視廣告中的擂台宣傳。
電視一關,片名亮出,
瞬間閃爍著鮮艷的顏色、武俠片的配樂、耍功夫的人影、
如推掌般從散到合的字樣、從右至左的字序,表現傳統電影、傳統武術的靈魂。

老粵語電影常用的註腳,
有在每一個重點人物登場時,以字卡表明演員與角色名字;
有譚炳文說書的旁白,既有後續情節的弔癮位,又見其與觀眾分享對人物台詞的解讀;
有尋仇與踢館,也有聽到凌厲踢腿聲就燃起奮鬥心的典型公式;
有師父對高徒的贈言,既有嚴厲訓導,亦有柔情勉勵;
然而,那個旋轉鏡頭下的「三不教」宣言突然被插科打諢中斷,就展示了其破舊立新的意圖。

全片處處是新與舊的矛盾,但也有新與舊衝擊出來的趣味。
電話聲一響,徒弟自覺地先拿手機看,然後才拾起面前的座檯電話;
臘鴨不見了,阿芬靈機一動以近十年才流行的冰鮮雞作替代;
手寫的挑戰書與電郵的對照;
以及師父醒後的一系列反差,對於的士、電視及汽水機等一律照單全收。

當然作為全片最關鍵的角色,真正的一代武術家,
最懂得豁達,最能拋開重擔,
可以典當玉珮,可以重新適應新的事物、時局的變遷。
精神錯亂、時空混亂也好,泰迪羅賓正好演活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羅新。

結局中,臘鴨煮成了一個煲仔飯。
最後,徒弟明白了沒有? 觀眾明白了沒有?
也許再多過數十年地做人,我也未必學得到羅新所教的一半,
大概何時,我才會完全明白,成長了,明白了,放下了?
舊的一輩,在面向新的一輩,既是無力,卻仍要身體力行去囑咐,
新的一代,在對待舊時舊地,還會拼盡全力地堅持到底嗎?
回到片頭的故事設定,是大業主要到新界收地作起步線,
來到三年後的今天,「哪裡都是擂台,要打就一定要贏」的信念,愈來愈貼近現在的香港社會。

延伸分享:
香港電影再創新浪潮 – 《打擂台》最佳電影的時代意義

香港電影再創新浪潮 – 《打擂台》最佳電影的時代意義

多謝上帝, 阿爸父!
唔打就唔會輸, 要打就一定要贏!

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就在郭子健與鄭思傑慷慨激昂的宣言中結束
在連續三年中港合拍片當道的潮流下
[2007年《投名狀》撃敗《神探》
2008年《葉問》撃敗《天水圍的日與夜》
2009年《十月圍城》撃敗《音樂人生》]
《打擂台》成為第三十部最佳電影,
不但打下了純正本地製作的強心針
也開創了未來香港電影新舊類型融合的新方向

說是新一代新浪潮,
除了與黃志強當年《打擂台》相呼應外, 亦因年輕導演編劇終於抬頭
麥曦茵與彭浩翔合寫的《志明與春嬌》,
以本土氣息濃厚的粗口對白奪下最佳編劇
題材貼近市井大眾, 更是港產片本地化年輕化的成功例子

《打擂台》所宣揚的言志精神, 可能成為郭子健作為新世代電影領軍人物的標誌
在邊緣掙扎, 卻永不放棄, 跌倒後再起再戰, 字典中沒有輸字可寫
一旦起步, 不論成果都高舉勝利旗幟
這股勇往直前的膽識與活力, 打動了觀眾, 打動了影評, 更打動了業界
港產片近年給荷里活特技片打到體無完膚
創意枯竭, 北上拍攝又水土不服, 還要面臨觀眾捨棄戲院娛樂的威脅
四面受敵, 找不到出路, 不止是影壇, 更是整個社會的困局
《打擂台》也許沒有卓越的藝術突破,
但台前幕後, 以致電影文本中呈現的熱血誠意, 愛香港電影的不可能不為之動容

魄力與正能量不是一廂情願, 也不是一味向前衝的魯莽
鄭思傑賦予作品靈魂內的懷舊意識, 讓《打擂台》成就了一次獨特的兩代時空交接
從功利的現實俗世, 走進世外高手雲集的老村落
一代宗師的老頑童本色, 彷彿往日美好時光不曾逝去過
電郵回歸書信, 特技回歸赤手空拳
廣鏡低角度拍攝牌匾, 譚炳文的武俠片式旁白
是對看武俠電視劇長大的一輩, 徹底的致敬

老中青三代同堂.
中世代, 有真才實學卻慨嘆時不我與, 對現代不聞不問, 默默靜待武學失傳
新世代, 胸懷大志卻沒有真功夫, 闖蕩江湖只有撞板, 強權欺壓下敢怒不敢還撃
只有老世代, 大師級出手, 反而豁達無顧慮
女照媾, 交照打, 沒有諸多傳統制約, 傳揚給新一代, 最純粹的武術哲學
《打擂台》薪火相傳的接捧意義, 在於繼承舊的精華, 破碎舊的保守
其演員排陣以老戲骨帶領新人, 亦顯出跨世代思想融合的視野

也許人人嘲弄是夕陽工業
至少還有年輕人有其電影夢, 去嘗試
是屢敗屢戰, 永遠不是屢戰屢敗
時空錯置一夜醒後
羅新雖然走了, 臘鴨雖然煮了
情懷不改, 熱情不退, 精神不死,
香港電影還會拚死再打出一場又一場精彩的擂台戰

延伸閱讀: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
寄寓香港電影工業,讓人熱血沸騰的「青春片」


翁子光: 在低空飛行 – 香港青年導演的平衡意識與轉機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