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日存檔:2013 年 08 月 13 日

重溫歐陽震華與關詠荷的三世港劇緣

bobby_esther1

歐陽震華配關詠荷,TVB的一代黃金情侶檔。
曾經以為他們必定合作無間才能建立幕前深厚的默契,
但原來就只一起以男女主角身份,演過三個情侶的角色:
昇平公主與郭曖駙馬、田味吉與秦蘇蘇、娥姐與小生,
而每一次,都帶來超過35點的收視,為叫座的保證。
2013年,二人在《情逆三世緣》重逢,一劇三生,
回到了那逝去的美好時光,延續三世後的劇集緣份,
現就走一趟時光隧道,重溫三世緣之前,曾經深入民心的三個不同時空。

《醉打金枝》

農曆年古裝賀歲喜劇,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公主選婿故事,
亦利用「醉打金枝」一段借題發揮,夫妻吵架竟引來朝廷爭權風波,但亦純粹打鬧胡混,
正如典故中所言,閨房只屬兩人兒戲耍花槍之事,因此風格輕鬆不認真。
長樂坊的小市民生活,從馬吊到酒肉到尋歡,具市井氣息又有人情味,
細節上欠缺考究,精神上卻重現歷史書中看到唐朝盛世的長安,
成為日後《金裝四大才子》的參照。

第一部的結緣立即奠定銀幕情侶的地位,
在第一屆台慶頒獎禮,得到了最惹笑冤家獎,
《醉打金枝》亦造就了歐陽震華成為監製鄘業生的御用班底。

《美味天王》

TVB創台30周年的台慶重頭劇,傾台而出雲集小生花旦作大堆頭群星雜燴,
以飲食作主軸,貫穿瘋狂卡通化的造型與笑料。
曾幾何時,TVB的港式飲食劇為劇集中的獨特類型,
劇中總有出奇不意的菜式配搭與名號,洋溢著合家歡的住家氣氛,
因為精緻,講究細節,所以有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
對於材料,對於烹調手法,都可提供對決的戲劇張力。

客串的星光熠熠,擔正的地位自超然。
田味吉的滿臉鬍鬚,田味橙的冬菇頭,賦予歐陽震華豐富的搞笑空間,
秦蘇蘇亦貫徹關詠荷的強悍職業女性形象,但談情孝母時仍見溫柔,確認港劇一姐的稱許。

《陀槍師姐》系列 (I, II)

鄘業生的警察劇代表作,亦是歐陽震華與關詠荷的事業高峰。
雖然連續兩輯都剛好在全年收視屈居第二 (分別輸給《天地豪情》與《十月初五的月光》),
但從此觀眾就將關詠荷,與娥姐這個親切的稱呼畫上等號了。

TVB警察系列繁多,但女警擔正作主題,則是本作為先鋒。
有別於另一王牌監製潘嘉德的《刑事偵輯檔案》重視查案的奇情曲折,
鄘業生關心的是警察的日常生活,於是感情線及家庭關係得到重點的篇幅,
前者節奏緊湊但或有脫離現實的批評,
《陀槍師姐》則是在偵查過程無驚喜,而在經營待人處事的細節上讓男女主角有更多演繹交流。

《陀槍師姐II》過了十三年,
早已走過三世的他們,再次一起穿越古今,
因著歐陽震華的誠意邀請,關詠荷再度出山,
這就是如今所見的《情逆三世緣》。
Circle 與 Phoenix、包拯與霜霜、探長與大家姐,
能再創收視與口碑的大滿貫,締造新三組經典角色嗎?
且看莊偉建監製是次出品,
會是古今錯置、過癮精彩的《尋秦記》,還是代代重複、沉悶乏味的《鳳凰四重奏》了。

[註: 其實忽發奇想,若然莊偉建名正言順,
沿用《醉打金枝》《美味天王》《陀槍師姐》人物及遭遇玩三世情緣,
既能懷舊致敬,又可喚回劇迷記憶引起期待,玩味度將更大,
但現在的編劇團隊也許沒有這份膽識,就算有膽識都未必得高層認同,
就算有支持,亦未必有實力經營過往角色的成功,
這亦說明了TVB港劇近幾年的局限。]

bobby_esther2

《狂舞派》給自己一個機會

movie-the-way-we-dance

《狂舞派》第一時間讓我想起了什麼?
不是荷里活的跳舞電影,不是台灣校園片,也不是香港代表打不死精神的《打擂台》,
而是2008年,亮出青春耀眼傷痕的《烈日當空》
麥曦茵的鏡頭,折射出自然陽光下的躁動、當下無法改變的不安;
黃修平的舞台,感受到清新活力中的躍動、突破既有限制的堅持。
是青春的兩面對照,前者是對現實的反思,後者是對理想的盼望,
兩者看似走在相反的道路,實是相輔互補,才能建構完整美滿的人生觀,
兩者同樣具有情緒的感染力,讓觀眾離場後久久不能離開角色的世界,
這種後座力,可以傳染的,正是年輕的生命力。

不需要影評理論下註解,因為《狂舞派》的熱情,只要進場投入就會感受得到,
不需要語言符號的解讀,因為《狂舞派》的魅力,正在於真誠坦露的純真情懷。
久違了的創新感,只因放得開,去得盡,
無需前人經典的引用致敬,就發揮自己擅長的,開創全新未見的領域。
就這樣,終於看到了活於現在的香港版圖,
本土的親切感不止於看到公和荳品廠、公園表演太極扇舞、粗茶館招牌前練舞等,
還有大學生活的日常對話、名詞與語氣,
不能在荷里活的《Step Up》中聽到,不能在台灣的《逆光飛翔》中接觸到,
還有工廠大廈的舞蹈示範,正好向外界展現了香港近年年輕創意工業的發展地,
就只有本地製作,才有這份地道氣息。
要感謝理工大學,提供了街舞隊表演的空間,
啟發了影片的靈感,然後其背景又為電影提供了實感與情懷。

常說本土化,在地化,往往要製造外憂內患的矛盾,
類型片之所以被定型,往往因為必然有第三者介入的情敵,必然有欺凌弱小的惡霸。
《狂舞派》妙用這兩種慣性元素,然後在劇本中逆轉,
並利用兩者帶出核心的訊息 – 「有恩無怨、有容乃大」。
女孩子不一定要為爭仔而反目,也可以是要爭取回自己的尊嚴,
Rebecca 的角色塑造,如同《Ratatouille》(五星級大鼠) 的食評家,
未到最後一場戲都不知編導的心思;
Rooftoppers 亦是一早被描寫成所向無敵的宿敵,
到關鍵遇上阿花的一幕,才揭示絕招 “Storm the Mind" 的真義。

不論任何身份,任何目標,只要動機純正,只要問心無愧,
任你想達致的是如何低微、甚至卑賤,都值得尊重,
因為沒有人比你更清楚,你為了這心中想做到的,付出過有多少。
沒有人有資格去判定其理想是廉價還是高尚,
所以不要在乎他人看法之外,亦要懂得跳出自我的框框,去嘗試用心看看,別人到底在堅持什麼。
強調做回自己,堅持最初自己所想,放棄過追夢,繼續在夢想路的,在觀影時都會別有一番體會。
結局進一步確立其正面思想,每一個人都有所成長突破,
已是生命歷程上的一場勝仗,不需表面的名譽肯定。

亦因此,為香港而傲,為香港能出一部《狂舞派》而傲,為香港有一群有心有力的年輕團隊而傲,
不需妄自菲薄,亦不需自我膨脹,
沒有憂柴憂米的實際生活艱難,沒有長輩的期許或反對,
沒有多角男女關係,沒有正邪鮮明對決,
沒有明星陣容,沒有電腦特技,
還沒有學業前途的考量,想做就去做。
《狂舞派》珍貴之處,不在於拍出來的,而在於所選擇沒有跟隨既定公式而加入的元素,
正於創作的境界,不在乎增添,而在乎減省。
讓畫面剩下天真,架空了舞蹈以外的世界,
電影空間內只有夢幻一面,現實就留待離開戲院後再去面對,
減省過後,沒有重擔,自可輕鬆上路。

事實上《狂舞派》的風格與信念,確無從與其他同類作品比較,
有著《少林足球》的融合構想與夢想主題,但沒有特效而靠真功夫;
有著《Bandslam》(勁Band青春鬥) 的熱血共鳴,
卻完全拋卻家長的壓力,集中火力寫年輕人間的互動;
少有的徹底正面樂觀,少有的健康清純愛情,
有過慘痛經歷,有過悲傷眼淚,但一切都只是通往更美好道路的必經之處,
所以全片立場鮮明一致的向著標竿前進,沒有後退回望的遺憾,只有燃燒意志的燦爛。

當然,如黃修平所言,拍電影不止靠心法,也要有技法。
《狂舞派》的心意,無容置疑,
只是在拍攝技術上,亦具有一定的專業水準,並不是本著熱血之名而粗製濫造。
每場舞蹈招式的變化,從太極招式的運用、剪影的配搭、以致傷健共融的高潮戲,
都在影像效果與戲劇文本同步遞進,因為難度高,因為自覺不可能,到實現時就更感動,
這個淺易道理,在舞蹈場面中呈現,達到了比賽項目及情節鋪墊上的高峰。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我很高興能繼續去寫作文章,
不論關於電影,關於故事,都是我仍鍥而不捨的一股熱情,那你呢?

movie-the-way-we-dance1

延伸分享:
經典回顧 -《烈日當空》(High Noon)
《狂舞派》:追夢的堅毅
《狂舞派》 – 簡單故事精湛舞步,就像鹹牛肉太陽蛋飯